高中课本说,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,用于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。
一个村庄,一位农民种粮食,一位工人种棉花做衣服,一位艺术家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,艺术家有3000块存款,还有一个老村长掌控货币发行。
为了使大家交易方便,老村长发行了3000块钱货币,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就是这3000块。
一、货币升值第二年,随着生产力(生产效率)的提升,农民一年生产了1500斤粮食,工人生产了15件衣服。
但是村长这一年没有新发货币,市场上的货币还是2000块,所以钱就更值钱了。
所以这时候的1块钱可以买1.5斤粮食,100块可以买1.5件衣服,这叫货币升值。
而降价,则能实现商品完全流通,大家都能享受产量提升的成果。
货币升值的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增发的速度慢于商品增加的速度,货币升值的另一面就是物价下跌。
货币升值时,有存款者的财富会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增加。
有存款者占据先发优势,表面上看,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。
但这有两个问题:一是财富再分配,持币者因货币升值而实现财富增长,而持有商品则相反。
这样,持商品者商品贬值的这部分财富就转移到了持币者手中。
无论农民和工人如何努力工作提升生产力,持币者凭借存款自动拿走了他们所创造的财富。
在上面这个简单模型中,如果将来农民年产10000斤,工人年生产衣服100件,艺术家的财富比例还是全村的50%,他拿走了农民与工人50%的劳动成果---持币者按其货币持有比例分走了没钱人的努力成果。
二、货币币值稳定为了避免物价下跌,老村长决定增发货币,为了匹配多生产的500斤粮食和5件衣服,村长印了1000块钞票。
这样村里的货币达到了3000块,粮食和衣服的价格还和去年一样,价格很稳定。
因为生产力的提升,村民们都获得了更多的食物和衣服,提高了生活质量。
艺术家的存款不会随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升值,努力工作者将能获得村里更多的财富份额,社会阶层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慢慢打破,看起来,一切都很美好。
三、货币贬值但是后来,老村长出去交流,才发现自己村的经济被其他村超越了。
隔壁村的做法是什么呢,就是主动使货币增发速度始终略微超过社会生产力的提升(商品增加速度)(这就是著名的M2增速略微超过GDP增速的理论)。
这样,市场上的货币多于商品,货币贬值而商品涨价。
储蓄者储蓄的动力变弱(因为钱会贬值),而用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,推高商品价格,同时商品生产者为了赚取更多收入,就积极地提升生产力,经济开始欣欣向荣,活力四现,大家都赚钱了。
而老村长则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,被迫增发货币,一步晚,步步晚,经济已经落下了隔壁村好远。
货币贬值,物价要飞所以,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,货币贬值是常态,也有很多好处。
首先,由于货币超过商品,意味着市场上有了多余的货币。
那么,这些多余的货币有几个去处:1、成为积蓄,相对于货币量完全等同于商品量而没有多余货币的情形,这明显增强了人们的抗风险能力。
不过,成为积蓄的这部分货币是会贬值的。
因为投资是赚取生产力提升的钱,所以整体赚钱的速度与GDP增速相当。
资金推动型价格上涨另外,货币贬值也促使人们不断地努力赚钱,不断地跟随生产力的发展提升自己。
当然有,其实它的问题与货币升值的问题相似,都有财富再分配与阶级固化的问题。
这样,持币者贬值的这部分财富就转移到了持商品者手中。
但商品数量一般情况下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的,所以理论上,财富转移效应没有货币升值那么明显。
有人认为现在我们的高房价是因货币贬值所致,因而对货币增发抱有否定情绪。
事实上,的确货币增发对高房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,但不是决定性因素,房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投机资金对房价上涨的一致性预期。
有统计显示,近十多年,唯一跑赢货币增发速度的商品就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和A股极少数股票。
我们的房价是个特例,它的财富转移效应超级强大。
在通缩模式下,货币持有者会拿走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成果。
在通胀模式下(房价高速上涨模式),房产持有者会掠夺货币持有者以及商品生产者(接盘者)的劳动成果。